疫情防控加速医疗机器人应用 智能医疗将进一步
2020年2月3日,美国首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由医生坐在病房外操作的配有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功能的机器人,充当了治疗他的主力。2月6日,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上路,完成了给医院无人配送的第一单。2月7日,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推出的5G医用测温巡逻机器人进行巡逻测温。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短缺问题严峻,智能配送、医疗监控、消毒运输等一大批机器人冲上防疫前线,成为人类的好帮手。2003年SARS疫情使得政府在医疗政策上进行较大的改革,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全民医保等制度;此次武汉疫情表明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在人工智能与5G商用元年,利用5G、AI等技术实现智能医疗可期,我国医疗机器人企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未来将不断扩展。
从2003年SARS之后,政府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主要在政策方面提升,包括医保,药物保障、医疗改革等。2020年武汉疫情表明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发展空间,同时当前也是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爆发的时间,预计疫情过后,普通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将得到明显提高。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医药O2O互联网医疗企业将得到发展,同时智能医疗产品将利用5G技术、AI技术、物联网实现智能医疗进一步发展。
2003年SARS爆发以来,当时科技时代主要为PC网络时代,国家主要从社区卫生服务、全民医保制度等医疗政策方面提升;自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我国进入4G时代,医疗方面政府发布文件旨在实现“互联网+医疗”模式。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医护短缺问题突出。自2016年国家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2020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一定基础,并且2020年是5G商用元年,在人工智能与5G等技术支持下,自动消毒、配送、问诊等服务机器人开始应用,防疫抗疫迎来智能医疗新篇章。
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为2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各类疾病甚至传染病种类的增加,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医疗机器人种类丰富,医疗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于一线城市
我国医疗机器人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非治疗服务机器人以及其他机器人等。其中康复机器人占主要比重,比例达到42%,其次为辅助机器人,占比为17%,手术机器人占比16%,非治疗服务机器人占比8%。
在医疗机器人企业分布方面,我国医疗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江苏等城市,企业数量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为44家;北京、深圳、上海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分布于北京的医疗机器人数量最多,达到12家,其次为深圳,数量达到10家。上海为9家,主要原因在于一线城市医疗设备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