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疫”:AI、大数据应用加速落地
抗“疫”阻击战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加速落地。大数据监测、疫情防控机器人、运动康复辅助AI设备、无人机防疫……江苏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密集开启“硬核”操作,精准助力疫情防控。近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连续发布三批防控新冠肺炎应用型技术成果清单,共93个项目,其中27项无偿提供使用。
这些技术成果涉及高技术服务、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资源与环境、航空航天等七大领域,主要来自江苏省高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等。其中,AI成为落地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在阻击疫情“兵力”紧缺的基层社区,活跃着一批特殊的志愿者——“疫情防控机器人”,“她们”以一抵百,替代着人工电话和挨家挨户走访排查、统计梳理的工作。这款智能语音外呼机器人,由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苏州思必驰紧急研发而成,从启动研发到正式上线,仅用了36个小时。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冬韵社区是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服务的首个基层单位,辖区内有居民7000余人。而社区仅有3部电话,如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哪怕一线工作人员拼尽全力,也无法完成如此巨量的筛查工作。而有了“疫情防控机器人”的助力后,仅用2个多小时,社区就拿到了机器人外呼情况的详细报告。
据介绍,该机器人基于全链路智能语音技术,具备疫情筛查、信息通知、重点追踪等多重能力,目前已在江苏、山东、湖北、北京、上海等地近400个基层社区上岗,累计呼出量已逾310万,其中互动式访谈通话130万。
测量体温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环节,在防疫中,江苏不少单位、小区用上了AI测温系统,科技含量满满。在南京市雨花西路和雨花小区北路交叉口,看不见防疫人员手持测温仪挨个测温,这里用的是由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并捐赠的“远程多目标AI快速测温系统”。进出小区的居民通过测温区域时,不需要停留,每个人的影像都会在监控人员的屏幕上生成热成像,如果有人出现温度异常的情况,再由相关防疫人员对其进行复查。
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研制出新冠肺炎轻症人群的传统运动康复辅助AI设备,包括一个特殊的手环、蓝牙传输装置以及摄像装备。手环内置的算法程序由专业医疗人员和技术人员原创开发,专门用于五禽戏等传统康复运动的练习,可帮助新冠肺炎轻症人群自助式学习传统运动康复,同时作为运动负荷试验的心电数据用于识别轻症人群病情加重的风险。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海量数据的交叉协同,成为精准抗“疫”的重要支撑。
如何降低复工过程中疫情暴发与传播的风险?如何帮助企业综合评估员工风险等级?基于大数据技术,集疫情填报、疫情监控、数据分析于一体,南京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朗坤疫情在线小程序,其核心功能包括个人健康档案、每日健康打卡、进出办公场所许可、数据分析、信息公告、疫情监控看板、企业复工在线申报、访客系统等。如果企业、园区和政府都在一个疫情防控数据共享平台上,那么信息就可以互联互通,能够实现疫情的可知、可视、可溯和可控。
如何精准筛查返程人口?在健全核实人口底册的基础上,结合房屋信息数据库,苏州太仓市开发的智慧防控系统APP实现精准助力,该系统可以筛查出潜在返程人员空关户数,系统的用电数据监控功能则可以定时监测空关户家庭用电情况,若出现变化,一线排查人员很快就会上门核实情况,发现异常立即纳入居家隔离。该智慧防控系统可快速确定返程人员集聚区域,形成一张疫情隐患“热力图”,为指挥平台的统筹调度提供有效参考,使资源力量精准到达防疫一线。